幻灯片-iYUMO|生活志
幻灯片-iYUMO|生活志

尊重对方手中的地图,相互理解才有可能

上周的某一天,受朋友的委托,我要去上海民政局帮他咨询有关慈善基金会的事情。拿着网上查到的地址,我就去了。按照那栋办公大楼大门前的楼层指示牌“基金会3楼”,我找到了地方,结果却发现,没有人办公,问了一圈,才知道两三个月前他们已经搬走了。然后我从其他的工作人员那里获得他们新办公的地址和电话号码。打电话过去时,接电话的人非常不耐烦,不等我把话讲完就欲挂电话,最后他给我一个网址,我没听清楚,就问了一句:您能再说一遍吗?对方立刻生气了:你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再打电话,我要说多少遍你才听得清楚(当时,外面正下着雨,我在麦当劳避雨)!
最后我还是获得网址和一些相关信息,但是我的情绪很沮丧。过了没多久,接到男友电话,让我帮他去图书馆借一本书。于是我坐地铁打算去图书馆,地铁到站后,我拿出钱包,发现图书证我忘记带了。书也不能借了,我带着更深的沮丧回家。
经过家门前的超市,买了一点蔬菜和包装好的一盒猪肉回家。做晚饭之际,我打开猪肉的保鲜膜,闻到了一股臭味,我震惊不已,我居然买了一盒发臭的肉……带着更糟的心情我烧了一顿马马虎虎的晚饭。
吃过晚饭之后,我想要退掉这盒坏掉的肉,就让男友陪着一起上超市。我心里跟自己说:如果超市不肯退,那就算了,千万不要为这事情生气,就当自己今天倒霉。到了超市,我一说完情况,超市的工作人员立刻就将钱退还给我,还心怀歉意。我很高兴,甚至兴奋,男友无法理解我的感受,他的感觉是平淡的,因为在他心里认定这种情况肯定且必须可以退货,这是超市的责任。
这一天,我的情绪如过山车,高高低低,但这情绪却给我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,让我更多地认识和了解自己。我心里觉的去民政局咨询慈善基金会的事情一定会很顺利,慈善事业是多好的一件事情啊,接待我的人一定待我热情如初恋,所以当事情不顺利,沟通的人很没耐心时,我的心里就很失望也很受伤(实际情况是,人家一天要接几十个这样的电话,同样的话已经讲了好多年了,工作乏味,压力巨大)。当我预期自己一定可以去图书馆借书时,发现没带图书证,无法完成这件事时,我就觉得很沮丧,很厌恶自己。当我预期买来的问题货物不能退的时候,结果却轻松地退掉了,我就很高兴。
这一天我的内心感受,很好地表明了一个人的情绪是他的认知与外部事件互动的结果。这一天的情绪变化让我看到了一个人对事件的预期、预先的评价以及他持有的内在观点是如何影响他的情绪,进而再影响他的行为。
举个例子,假如你是一位女性,在超市排队结账,有个人在你的身后推了一下你的后背,通常情况下,你第一个反应是觉得自己受到了侵犯和伤害,很可能就有不满和愤怒的情绪产生。你转身一看,原来是你的一个好朋友,小玉,她跟你打招呼,笑着说:好巧啊,没想到在这里遇见你。你之前的不满和愤怒便一扫而光,取而代之的是温馨和快乐的感觉,然后可能两个人就交谈甚欢,还一起约着喝咖啡。

图片[1]-尊重对方手中的地图,相互理解才有可能-iYUMO|生活志

很多时候,生活中许多事件本身(A)并不会对我们造成伤害或者影响,而是我们预先对这件事的评价、观点、思维方式、认知(B)在左右我们,从而造成了我们不同的情绪体验(C)。
我们的观点、视角、评价标准、价值观、认知、思考方式就是我们手里拿的地图,这份地图每个人的都不一样,如果拿着这份地图在现实生活中找真实存在的地点,往往会找不到,形成了错位,然后这种错位进一步影响我们的情绪和接下来的行为。这一点在人际互动中是最为明显的。
在我们的鹦鹉螺团体活动中,也常常看到这一现象。A对B说了一段话,A心里觉得B一定能够理解他,听了他的话一定会更喜欢他,结果B表示不能够理解他,听了他说的话,心里也不舒服,A就会觉得心里难过,觉得自己被人误解。A讲了自己的一件事,觉得这事情对自己的启发很大,热心分享出来,应该能够帮助到团体中的其他成员。团体的其他成员听了,表示对这件事情无感,认为这是一件毫无意义的事情,甚至认为A在浪费大家的时间,他就会觉得自己的好心被践踏了,心里很委屈、难过。下一次,他有可能就不愿意分享自己的事情了,甚至不来参加团体活动了。
假如有个孩子脸上带着伤,一身衣服脏兮兮地回家,和妈妈说:我和王小宝今天在学校打架了。有的妈妈可能说:小朋友之间要团结友爱,怎么能够打架呢?打架不是好孩子。然后一顿教育和批评。有的妈妈可能会说:打的好,要让别人知道我们不是那么好欺负的。然后给孩子烧了一顿好吃,补充他的体力。还有的妈妈可能一下子就生气了,一顿臭骂外加一顿打:我让你打架,我让你打架,我先打死你再说。也许在这个孩子的内心深处可能希望妈妈关心自己受伤的情况,认真听一听自己打架的原因。如果是这样,那以上这些妈妈的表现不仅令他失望,感觉自己不被理解,而且极有可能让他内心受到伤害,于是这孩子自己躲到房间不出来,严重的还离家出走。
再举个例子假如。我对你说:我今天看了100页书。如果你看书比较慢,觉得100页书很多,你可能会说:哇,100页啊,你真的很佩服你!如果你不喜欢看书,看书对你来说是件苦差事,你可能会说:那你会不会觉得很累啊?如果你是个书虫,阅读速度也很快,你可能会说:不好看吧,好看的书会一口气读完,不会只读100页的?如果你根本就不在意我讲的页数,而是对书的内容感兴趣,你可能会说:书名是什么?如果我的内心是希望对方问我一句:你感觉怎么样?那么以上这些人的回答就都会令我失望,让我感觉自己不被人理解。
你看,仅仅只是一句话,每个人的反馈却都不一样。因为我们每个人手中拿着的地图是不同的。这样看来,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是非常困难的。就像日本著名的心理治疗师河合隼雄说的那样:理解别人是豁出性命的工作。看到这一点,其实是非常有好处的。可以让我们不必过分苛求他人对自己的理解,对别人能够宽容一点,对自己无法理解他人也能够接受,不会因为自己无法理解别人而过分自责。人与人之间不理解是必然的,理解是偶然的,相对的,也是要费很多努力的。那是不是意味着我们都不要求理解与被理解?不是的,正因为理解不易,我们更应该学习如何让他人更好地理解我们,学习我们如何更好地去理解他人。我们做不到完全相互理解,但是可以做到无限地趋近于相互理解。
我们要学习在表达的时候尽量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,不要给人意思模糊,含混不清,充满歧义的感觉,这会给他人理解我们造成障碍。表达后对对方的回应尽量不要抱着预设的答案,减少预评价和预期。如果你问男/女朋友:我的这件衣服怎样?想着对方一定要称赞你:真好看。不是这样的答案你就不爽,甚至觉得对方不爱你,伤心难过。那你就不是在沟通和交流,也不是真的在乎对方的想法、感受和建议,你只是为了一心满足自己的感觉,满足自己那种自我感觉良好的自恋幻觉。说到底,是一种任性和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。
我们要学习尊重对方手中的地图。同样一件事情,每个人的地图都不一样,所以人们的理解和反应都和你不一样是极为正常的,不要要求对方一定要和你相同,更不必强行改变对方手中的地图。在沟通中要学会求同存异。尊重对方手中的地图,是和谐沟通的基本前提。
我们还要学习发自内心倾听对方讲的话,并且是不带评价的倾听。对方在表达的时候,我们不要着急地给出自己的评价,不要打断和压制对方,而要给对方表达的时间与机会,多收集一点信息,更多地了解对方的感受,然后学会换位思考,才能真正的倾听到对方。
我很喜欢心理学家黄维仁博士说的那句话:倾听就是爱,了解中有医治。借这句话,与君共勉。
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0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
请登录后发表评论

    暂无评论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