幻灯片-iYUMO|生活志
幻灯片-iYUMO|生活志

课题分离

BY 晏凌羊

课题分离真的是每一个人应该要做的功课。

看到亲近的人产生负面情绪,自己就感到烦躁,接着就去攻击对方,说人家产生这种负面情绪不对、错了、羞耻等等…….实际上,也是没做到课题分离。

与你亲近的人产生负面情绪,可能是你引起的,但是,那是对方的一种选择……同样一个事情发生后,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、不同的反应,但对方选择了“那一种”。

说白了,你不必觉得人家哭了、生气了,你就有让人家停止哭泣、停止生气的责任,接着,急于去压制、消除。

这些负面情绪是对方心里产生的,也只能由对方去灭。

你所能做的,就是允许对方有负面情绪存在,并且适当引导和疏解。

中国式家庭中有些亲密关系之所以出问题,往往不是因为“不够亲密”造成的,而是“太亲密,没做好课题分离”造成的。

家庭成员亲密过度,没做好课题分离,别人遇到啥事儿都往自己身上揽,把泾渭分明的关系搅合成一团浆糊,最后的结果必定是:不亲密,很疏离,甚至矛盾多、冲突剧烈。

 

我们的文化氛围,就是一种不允许负面情绪流动的氛围。

一个人但凡出现一点负面情绪,周边所有人的第一反应就是:打住!封印!按死!

而且,从小,我们就得接受这种打压。

比如,孩子生气,大人第一反应是:“不要生气。”

孩子哭泣,大人第一反应是:“别哭了,哭很丑。”

一旦孩子出现负面情绪,大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制止…..久而久之,人的真实情绪、被忽视,被压抑,很多人甚至形成一种“生气可耻”“伤心可耻”“哭可耻”的耻感。

看到别人生气、伤心或是啥,他们的第一反应也是“不要”“没必要”。

可是,负面情绪也是一个人的情绪啊,它应该允许被表达的、被看见甚至流动到别处。一个人的情绪只有被看见、被重视,才有被疏导的可能。

把负面情绪视为洪水猛兽,上来就封住、打压、堵死……那…..攻击性强一点的人,会把负面情绪顺势往外发泄;攻击性弱一点的,就自我攻击,各种情绪病就产生了。

我也是意识到这一点之后,在跟孩子或他人相处的过程中,再也说不出来“不要生气不要哭”“没必要生气、没必要哭”之类的话了。

 

 
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0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
请登录后发表评论

    暂无评论内容